以太坊作为全球第二大加密货币,其在各国的法律地位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中国,以太坊并未获得官方认可,且相关业务活动受到严格监管。
从法律属性来看,中国监管部门明确将以太坊定义为 “虚拟商品”,而非法定货币。2021 年 9 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应且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这意味着以太坊无法像人民币一样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充当支付手段,其 “货币属性” 未被国家认可。
在业务活动层面,国家对以太坊相关的交易、兑换等行为采取禁止态度。通知明确将为客户提供以太坊与法定货币兑换、交易中介服务等列为非法金融活动,要求金融机构、支付机构等不得参与其中。此前,国内多家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因涉及以太坊等虚拟货币交易被依法取缔,进一步凸显了监管部门的整治决心。
值得注意的是,以太坊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技术与以太坊本身被严格区分。国家鼓励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政务、供应链等领域的合法应用,多地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区块链创新发展,但这并不等同于认可以太坊作为加密货币的投资或交易价值。技术层面的积极探索与对虚拟货币交易的严格限制,形成了清晰的监管边界。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持有以太坊虽未被直接认定为违法,但参与其交易、炒作等活动存在极大风险。由于缺乏监管,以太坊价格波动剧烈,且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诈骗、洗钱等违法活动,相关权益也无法得到法律保护。
综上,以太坊作为一种虚拟货币,在中国既不被认可为法定货币,其相关交易活动也受到严格禁止。在监管政策框架下,民众应远离以太坊交易炒作,聚焦区块链技术的合法应用领域,避免陷入法律与财产风险。
从新手到专家,我们提供全面的加密货币知识和交易策略,帮助你在加密世界中不断成长。